廉洁好家风|节俭了一辈子,影响了一家子
作者:申琳    信息来源:原创    发布时间:2020-07-08      浏览次数:6496

外公老了。

他渐渐忘记很多人很多事。

一大家人一起吃饭,聊得热火朝天,他默默地吃,一句话也没有。他要喝米汤,颤颤巍巍站起来,刚准备伸手去拿杯子,大舅劈头一句:“少喝点,你血糖高。”他哆哆嗦嗦缩回手,缓缓坐下,又忍不住再看一眼米汤。

他的胃,记着他爱的食物,雕刻着他贫穷的过往。

 

(一)

外公出生没多久,外祖母就去世了。大外公,生性彪悍,为了自己能讨到媳妇而把他撵出家门。外公在猪圈外搭个棚子,与外祖父相依为命,不知过的怎样艰难的日子,总之是活着长大了。

虽然一无所有,但外公人非常仗义有魄力,声音洪亮,劳力出众,有智慧,所以十里八村美得出名且能干的外婆嫁给了他。

他说,人家既然没有嫌弃你,你就得对得起人家。

在那个稍微对媳妇好点就会被全村人耻笑的年头,外公每次背一百多斤砂锅走路到临市去卖之前,必天蒙蒙亮就到水井上挑十担水装满水缸,前一天就要去背好几背篓黄土和煤灰搅拌成煤泥供外婆用。卖砂锅换回来的包谷,一粒不会少,全交外婆安排。

他和外婆一共生育了八个孩子,为了养育孩子,他的一生都扎根在土里,在土里生长。

外公常年都在地里。种地、收割、时在地里,收完庄稼了,还是在地里,在地里刨出粮食,一寸一寸刨,将地里掉落的麦粒、包谷粒、小土豆拣起来装篮子里提回家。他每天都是清晨就出门,沿小路拣狗屎,牛屎,拣核桃须,翻山越岭去无人敢攀越之地挖可吃的植物根茎。

现在,生活好了,但外公还是从未放弃的土地种植出来的粮食,他会请拖拉机拉到大山里,分给贫穷的朋友,还会给山里的小孩买书、捐衣,那些小孩带衣服,买书本。这一坚持,就坚持了几十年。只要他一去到山里,村民都会飞奔出来喊他,与他对山歌。

 

(二)

那时候,一年到头才可以吃一顿面条,但外公每次都不吃,他总说:“我不饿。”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地吃完,然后心满意足地笑了。当大家吃饱出了家门,外公才悄悄把锅底还能看见的零星几粒碎面捞出来,咂摸了又咂摸。直到现在,他还是很喜欢吃面,“闻着面散发出的碱水味,真的太香了,如果没有这个糖尿病,我能吃满满五大碗”。

每次村里办喜事或者白事,外公出人力、出脑力,当总管,安排一切事宜,村里无人不服。大约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感激。饭桌上吃饭,大家总爱跟他打赌,赌他能不能吃完一碗肥肉,赌他吃完肥肉后,能不能把油也喝光,也只这样的时候,才能见到外公狼吞虎咽的样子。

在家里,外公都几乎不怎么吃,等外婆和我们都吃完了,他就残羹剩饭吃点,扛着锄头去地里干活,天黑才回家。后来,生活渐渐地好起来后,外公吃饭才渐渐放开来。孩子们劝他,不要吃那么多,当心不消化。外公根本不听劝,反而断喝一声:“我大半辈子了,从来没吃饱过。”回忆起从前种种,我们也就随他去了。

 

(三)

大姨不想读书,向外婆保证,愿意每天去割三背篓猪草,家务全包。外公罕见地发了脾气,打了大姨一顿。打了又心疼,然后允诺大姨,如果继续读书,每天给她煮个鸡蛋。在那个鸡蛋非常值钱的年代,外公这一举措,是下了血本的。

外公的节俭与奢侈,对比鲜明。

二姨读到三年级,便撒泼打滚说再也不读书,无论是骂还是打,都不再读书,外公束手无策。过了几年后,二姨突然想通,想继续读书了,外公开心得像个孩子。

邻居嘲笑他,不会算计一世穷。那时候,一家有七八个孩子,送孩子去读书是亏本买卖,女孩都不让读书,男孩也是随便读读就罢,干活挣钱才是正经事。那么多活计要干,外公不利用家里的劳力还送子女去读书,自己一个人累死累活,在大家的眼里,是愚蠢至极,但他从不争辩。

 

(四)

有件事一直是外公的心病,那就是大舅。

大舅从小就很聪明,很争气,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,以第一名的成绩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,但外公外婆却希望他放弃读高中的机会,去读师范技校。大舅知道家里穷得揭不开

锅,也心疼外公外婆,就同意了。三年后大舅毕业后参加工作,赚钱供养弟弟妹妹读书。多年后,大舅通过自己的努力,到省城当了医生,不断接济父母和弟弟妹妹。

其实,大舅从未介意过没能上高中这事,但外公多次表示对不起大舅,他觉得起点不一样,大舅的人生定然不一样。

于是,外公把大舅给他的钱,设置成了家族里的奖学金,凡是考试成绩好的,就发奖金。也多亏了外公的家族奖学金,我们家的学习成绩都不差,大家一心向上,发展得非常好。

 

(五)

外公的节俭是骨子里的,如今依然穿着打补丁的衣裤和鞋。我曾以为,这就是外公那一代穷怕了的人的通病。直到有一次,到去大舅家里去拜访,见到大舅在缝他的拖鞋,我被震撼了。

有着医生职业的大舅还在穿针引线,缝一双十多年前的拖鞋;而作为公务员的小舅,为了省几块钱,选择背着一两百斤的东西走一个多小时回家;二姨也总是常年固定两套衣服,从不乱花钱;舅舅们也全额资助着贫困山区的几个孩子上学。

在教育上,舍得花钱,在公益上,舍得出力,节俭,是外公言传身教的家族传统。


(六)

前些年,外公摔了一跤。他背着的包谷,想要去桥边炸爆米花给孙子孙女吃,从家到桥边有漫长狭小弯曲的小路,觉着自己走习惯了也就没有注意,忘记自己已经年过半百,一头栽在弯弯的河沟里时,他满脸是血。

在医院里,舅舅们教育他说,为了这么点包谷,摔这么一大跤,值得吗?外公却不以为然,反驳道:“粮食是有生命的,浪费粮食要遭雷打”。外公如今依然在种地。

如今,每次去拜访外公,他都坐在院子里,一粒一粒剥着包谷,细心扒拉着让太阳光晒干水分,时不时夸一下这包谷白净圆润,做饭好吃。要不他就是在给土豆削皮,无论多么小,多难削,他都会像在雕刻一样慢慢削,细细洗,再将削下的土豆皮用刀剁碎,撒上点猪面,一勺一勺舀给猪吃。

 

我们家,当老师的不肯多浪费一张纸,当医生的不肯随便多用一个针筒做工程的不肯浪费一点原材料,对粮食有敬畏,对金钱能善用,对穷人会同情,对公益肯上心。

这就是一种精神上的传承,是一种无形的财富,也是一种静水流深的富有。


网站地图
在线咨询
720全景
返回顶部